防守器械是同盟作战的核心环节之一,而驻守机制则是保护器械的关键策略。器械作为攻城战中的重要单位,其高攻城值能快速削减敌方城池耐久,但同时也因兵种克制关系极易被敌方主力部队摧毁。合理运用驻守功能,能够有效延缓敌方进攻节奏,为同盟争取反攻或修复器械的宝贵时间。驻守的本质是通过提前部署防御部队,在敌方触城时自动触发交战,形成以逸待劳的战术优势。
驻守的战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兵种搭配与将领选择上。优先选用防御型武将担任驻守主将,例如自带减伤或反击类技能的武将,能显著降低战损。同时需避免单一兵种驻守,混合盾兵与枪兵的组合可应对敌方骑兵或弓兵突袭。器械部队应隐藏在驻守部队后方,利用行军时间差实现压秒保护,即确保驻守部队先于器械接触城池。若敌方试图用主力强攻器械,驻守部队会优先拦截,为器械拆除耐久创造安全环境。
驻守部署需结合地形与行军路线规划。关卡、渡口等狭窄地形可大幅提升驻守效率,利用城墙和箭塔等建筑加成进一步强化防御。驻守部队的兵力需达到守军1.5倍以上,且需注意士气与体力恢复。当敌方采用多波次进攻时,可通过轮换驻守队伍避免单支队伍因体力耗尽失去战斗力。器械部队周围建议布置2-3支驻守队伍形成交叉防御网,防止敌方集中突破。
若发现敌方试图通过精确计算行军时间将器械夹在主力部队之间,应立即调动高速骑兵拦截其先头或末尾部队,破坏其保护链。驻守部队的触发顺序遵循后驻守先交战规则,因此可在敌方器械触城前最后一秒补充驻守,迫使敌方主力提前暴露。同时需保持侦查,根据敌方兵种动态调整驻守阵容,例如针对火攻队伍可临时替换藤甲兵。
驻守会持续消耗粮食和兵力,需在主城或分城建立补给线,通过调动功能快速补充伤兵。与同盟成员共享视野并标记敌方集结点,能提前预判进攻方向。高级城池可分配专人负责器械维修,在耐久受损30%前及时修复。驻守策略并非孤立存在,需与同盟的正面防线、骚扰战术形成联动,最终实现以器械为饵,歼敌于城下的战略目标。